武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简介
一、发展历程
武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成立于2021年4月,原武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2023年10月原体育学院合并至教育学院。目前教育学院已获批应用心理学(2004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11)、学前教育(2017年)、小学教育(2021年)、教育学(2022年)、艺术教育(2024)、体育教育(2025)等七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三个专升本专业;学前教育、社会体育两个专科专业。
二、发展定位
学院立足武汉长江新区,面向武汉,辐射湖北。坚持以“知深、德高、善思、重行”为院训,秉持“明德笃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注重师风师德建设。紧密对接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需求,坚持教学研一体、校企合作、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兼具教育情怀、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三、学院LOGO
四、师资队伍
学院着力打造“高学历+双师型+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0人,讲师职称专任教师29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84人,其中博士3人。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60%,涵盖省级名师、心理咨询师、国家级体育裁判等,实现“课堂+职场”无缝衔接,打造“双导师+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学院聘请20余位基础教育名师、教育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开设“名师工作坊”“行业前沿讲堂”,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
五、人才培养
(一)教育教学
学院构建“价值引领-能力进阶-技术赋能-实践反哺”的生态化人才培养体系,突破传统师范教育的路径依赖,通过课程重构打破学科壁垒、技术创新重塑教学形态、实践融合连接真实场景,培养出能驾驭智能时代教育变革,守护教育本质价值的新时代人才,推动人才培养实现适应性、前瞻性与社会责任感的协同发展,形成“师范引领、多元融合、服务社会”的专业格局。
学院扎实推进教师队伍教科研能力提升,明确“勤思考、善总结、重研学”的工作要求,努力探索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合理切入点,立足岗位实际出发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比”“学”“晒”的方式促进科研工作刚性达成,形成良好的研学氛围。学院全体教师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三十余项,其中省级课题二十余项,市级课题十余项。
学院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院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合力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大赛、体育创新创业大赛等,近三年项斩获国家、省、市、校级各类竞赛获奖近五百余项。
小学教育作为新办专业,该专业师生已连续在湖北省小学教育师范技能大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竞赛斩获奖项。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取得湖北省心理剧大赛获一等奖、湖北省心理知识竞赛多次获得三等奖奖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学前教育专业组织学生参与“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五项技能大赛等,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教育学专业定期组织各类创新竞赛,包括“教育创新设计大赛”“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教育科技应用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
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出色的教学成果,2012年度,在“回力轮胎杯”2012全国健身公开系列赛中荣获“大众健身团体第一名”“竞技健身团体第二名”的骄人成绩,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健将级和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2012年-2015年蝉联湖北省健身健美锦标赛“团体总分冠军”,先后有多名同学在全国健身、健美比赛中获得个人单项冠军。2017年派出运动员代表湖北队参加全国健身锦标赛并获奖,助力湖北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17年获得湖北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19年受邀参与武汉市开发区中小学运动会执裁工作,同年参与湖北省体育局陆上冰壶队组建,成立了首支全员均由学生组成的湖北省陆上冰壶队,并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赛前集训。2020年获得大张健身杯湖北省健美锦标赛团体第六名。2022年3月下旬,武汉文理学院荣获“2021年全国力量举最佳比赛承办单位”荣誉称号,我校也是华中区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本专业全体教师与学生在此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确保教学质量,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配套建设实验实训室。应用心理学专业建有心理测评实验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学基础实验室;学前教育及艺术教育专业建有幼儿园模拟教室、幼儿园手工制作实训室、儿童感统训练室、奥尔夫声乐教室、声乐室、幼儿保育实验室、画室、舞蹈室;小学教育专业建有心微格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教育学专业计划建有心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专业建有钢琴室、电子钢琴室、合唱训练室、舞蹈教室、形体训练室、画室。学院具有功能完备的体育教学场馆和设施,包括多功能的体育馆、多功能健身房、标准羽毛球场、网球场、跆拳道馆、搏击训练场、乒乓球室、室内外篮球场、室外足球场等。
为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的深度融合,构建“课程实训—校内试教—基地实习—顶岗就业”全流程实践链,学院与中贝未来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武汉文理学院中贝未来学前教育产业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学院重视产学研协同发展,与七田真教育集团、纽特教育、海仕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实验幼儿园、金牛子教育集团、光谷育桐教育集团、耀火体育健身健美教练员培训华中中心等80余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
六、科学研究
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科研先进单位。全院累计完成教科研立项五十余项,其中《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评体系研究》等省级教科研立项二十余项,《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大中小学协同心理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获批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学院教职工在“ICIPCA 2024”、“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独撰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多篇,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教学、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心理测量及跨学科研究等;出版专著及教材十余部,其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入选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在实践中以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学院教师发明《臂力器》、《乒乓球训练器》等外观设计专利超二十项。
七、社会服务
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组织“教育公益行”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支教、社区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中小学学生心理团体辅导等,年均服务超5000人次,获地方政府与社会高度认可。学校与黄陂区教育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与汉阳区教育局、武汉情智中学、武汉白玉山中学等多家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专业特色
(一)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的OBE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聚焦行业职业需求,依托行业专业优势,共建合作实践平台,实现校校、校政、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毕业生在教育、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等领域表现出色,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就业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
(二)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秉承“立德树人、实践创新”的核心建设理念,以培养“师德高尚、能力卓越、教育情怀深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全面贯彻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明确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如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教育研究等,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精准对接。该专业构建了“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与竞赛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师德优、技能强、善创新”的卓越教师。
(三)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秉承“育人为本、实践导向、服务社会”的建设理念,以培养“多维能力、多种证书、多向就业”的学前教育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条件等举措,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武汉文理学院中贝未来学前教育产业学院”,通过全真化实训体系建设和数字化教学创新,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服务能力的双提升,成为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本专业将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机制,为教育强国战略输送更多“厚基础、强技能、宽出口”的学前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通过“个性化培养”“实践导向”和“区域服务”三位一体的特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个性化培养方面,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行导师制,聘请一线教育专家和行业精英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在实践导向方面,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课程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区域服务方面,紧密结合地方教育发展需求,与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共建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帮扶和教师培训,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过以上举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紧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确立“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建设思路。以培养“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为目标,构建“政-校-企-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建设与湖北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深度对接,重点聚焦社区体育服务、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赛事运营三大领域。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改革,推行“课程负责人+行业导师”双导师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职业技能证书学分转换,多措并举构建弹性人才培养模式。
(六)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教体艺〔2007〕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精神,致力于培养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该专业以“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为核心,通过结构优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打造了一支既能传承艺术精髓,又能顺应时代变革,集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专业素养深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艺术教育专业现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依托海外师资的“种子效应”,该专业“立足本土,放眼国际”,以国际化赋能本土化、跨界性激活专业性、数字化升级实践性为路径,通过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将师资队伍转化为艺术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双引擎”。在培养既有艺术理论素养又有艺术活动组织实践能力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文化艺术单位专业人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七)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聚焦对现代社会体育教育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设置涵盖体育教育核心理论与专项运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体质监测与健康指导等综合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培训机构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等多领域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就业前景广阔,专业特色鲜明,适应性强,为体育教育领域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